風雨國門路,忠誠鑄關魂。一代代西藏海關人扎根雪域高原,以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堅守國門一線。在極端艱苦的環(huán)境中,他們爬冰臥雪、披荊斬棘,用鮮血乃至生命詮釋了海關人的擔當,激勵著后來者在雪域高原前赴后繼。
張祖林談起往事,語氣平靜卻字字千鈞:“我們那代人,誰不是把生死置之度外?1963年12月,我剛參加工作,吳可恩同志讓我騎馬把從群眾那里收上來的牦牛毛運到30公里外的地方。經過一個下坡路段的時候,突然馬失前蹄,馬受驚后狂奔,我被摔下馬背,可腳還掛在馬鐙上,我被拖出去數百米。后來還是群眾制服了馬,解救了我。我當時衣服全部被磨破,臉上也掛了彩,也就是這一次,我學會了騎馬。1964年,我坐車經過拉孜縣時,車輛側翻,同行的一個人當場死亡;1965年,加寬熱索橋時突然出現塌方,我被同事眼疾手快拉了一把,石頭擦著我的鼻尖落下。但比起犧牲的戰(zhàn)友,我已算是幸運的了?!?/p>
白瑪次仁的回憶同樣令人動容:“有一次,我和同事從霍爾鄉(xiāng)騎馬到拉孜拉山口去巡邏,途中要經過好幾條河,當時部分河面已經結冰。騎馬過河的時候,由于河中間的冰很薄,馬一上去,冰層就塌了,我的馬直接掉進了冰窟窿里。一瞬間,冰水就淹到了膝蓋,我們好不容易從水里爬到河邊,沒一會兒,大家的衣服都結上了冰,凍得人直打哆嗦,站都站不穩(wěn)。但大家都沒有退縮,繼續(xù)堅持巡邏。海關緝私經常要在高海拔的山口設伏堵截,爬冰臥雪是常事,前輩和同事們長期性身體透支,很多人不到60歲就去世了?!?/p>
1973年到拉薩海關工作的平措,追憶起1980年的那個寒冬:“1980年1月29日下午,同事甄宜勃在拉薩開完會回日喀則的路上,他乘坐的車輛為了躲避群眾,不幸翻下了山溝,甄宜勃頭上血流不止。當時,日喀則地委組織了最好的專家進行搶救,但第二天早晨甄宜勃終因傷勢過重,再也沒能醒過來。”
問及何以如此無畏,三位老人異口同聲:“當時只想著絕不讓走私分子鉆空子!”這質樸的話語,正是鐫刻在喜馬拉雅山巔的忠誠誓言。如今,皚皚雪山間依然躍動著海關人的身影,前輩們用生命點燃的精神火炬,仍在照亮后來者砥礪前行的征程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